关注官方微信

科研平台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学研究 > 科研平台 > 正文

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室

日期:2018-05-11 点击数: 来源:

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室

简介:

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依托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,20081月建立。

研究室立足东北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突出限制要素“多元逆境”,从发展现代农业、保障粮食丰产、发挥学科优势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出发,针对我国主栽粮食农作物、经济作物、东北特异植物和微生物,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生物和非生物逆境,利用现代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理论,开展东北特异优良遗传资源的种质筛选与利用、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克隆与转化,以及丰产、优质、高效、多抗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等研究。

针对经济价值与科学意义极其重大的水稻稻瘟病和胶孢炭疽病,从寄主-病菌-环境三者之间互作关系的角度,重点研究病原真菌的适应、生存、进化与致病机理。研究了在东北寒区极端低温条件下稻瘟菌的生存与病害循环的关系,证实稻瘟菌线粒体基因参与调控致病过程,目前正在开展线粒体基因转录调控及其致病机理研究,该研究对开展病害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;同时,利用稻瘟菌与水稻、胶孢炭疽菌与玉米的互作体系,发现了稻瘟菌、炭疽菌通用的系列致病因子和候选效应因子,创制广谱抗病作物材料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此外,针对东北地区多元逆境的地理和气候条件,从挖掘东北地区极端微生物资源和生防资源的角度,鉴定并保存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多抗因子和生防因子,研究并揭示了多抗的分子机制。深入研究了极端嗜盐碱曲霉的多抗机制,发掘了一系列多抗遗传资源和抗性基因,为开展抗性基因工程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遗传资源。同时,针对东北盐渍土壤、污染土壤和荒漠化土壤日趋加重的现实,从植物病理学与微生物学交叉与融合层面,深入开展了有益微生物资源对盐渍土壤的修复与机理研究,发现许多生防资源不仅具有病菌拮抗特性,而且具有金属离子富集和有机酸分泌功能,在此基础上研发创制了土壤修复和改良的微生态制剂,经济效益极为显著

研究室现有固定人员10余人,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0余项,总经费1000多万元,发表论文60多篇,其中SCI论文50多篇,申请专利30余项,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00余人。

 

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要成员

  任: 

张世宏 博士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固定成员 

潘洪玉,秦庆明,刘守安,刘金亮,魏  毅,李桂华,张艳华,吴 颖,郭庆勋,闫 飞,张鑫生,胡  军,张明哲

客座教授:Alice CheungUniversity of Massachusetts, Amherst)朱健康(普渡大学)、林汉明(LAM Hon-Ming,香港中文大学),彭友良(中国农业大学),Nicholas J. TalbotUniversity of Exeter)、Timothy C. BaldwinUniversity of Wolverhampton)、姜道宏(华中农业大学)等。

 

Fig 1. Lon protease (MAP1) in Magnaporthe oryzae are involved in rice blast disease (稻瘟菌Lon 介导的致病机制)

 

 

 

 

Fig. 2 Mechanism model of mycoremediation of saline-alkali soil through adding haloalkaliphilic fungi and crop straw in soil (嗜盐真菌对盐碱土壤的修复机制)

 

 

 

Fig 3. Extreme salt and alcali resistance of A. flavus CCHA grown on PDA medium(pH=7.0, 35) supplemented with 30% NaCl for 6 days(A), or grown on PDA medium (pH=11.5, 35) for 9 days (B)(极端嗜盐碱曲霉).

 

 

 

 

上一条:植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研究室

下一条:寄主-病原分子互作实验室束

Baidu
sogou